經(jīng)典再現(xiàn) | 40年前的MAN Kurzhauber短頭卡車
在河北香河,有一臺年代久遠的曼恩短頭卡車 - 第二代 MAN Kurzhauber。在80年代中期,它來到中國,如今,雖老驥伏櫪,仍志在千里。今天,就讓我們一同穿越歷史,一睹經(jīng)典的風采。
1956年,曼恩推出了新一代敞篷卡車,即第一代Kurzhauber 車型。1969年,Kurzhauber進行了全新改款,它與第一代車型區(qū)別明顯,最顯著的變化來自于被下移至保險杠上的“四眼”大燈。直到1972年,Kurzhauber第一代車型仍在生產(chǎn),在土耳其甚至生產(chǎn)到1977年。而第二代車型直到1994年才最終停產(chǎn)。
在動力系統(tǒng)方面,第二代Kurzhauber 22.240采用曼恩D2556直列6缸柴油發(fā)動機。最大輸出功率240馬力,排量為11升,在那個年代已經(jīng)是絕對的大馬力發(fā)動機了。
這款車的發(fā)動機不再完全位于駕駛室前方,而是被嵌入進駕駛室一部分,所以車輛長度可以比以前設計得更短一些。除了“短鼻頭”設計,這款車同時采用了全新的駕駛室結構設計:四點減振駕駛室。
眾所周知,采用剛性連接的駕駛室,減振主要依賴于坐墊,當遇到顛簸路面,難以保證駕駛舒適性,尤其是對于經(jīng)常需要穿行在非鋪裝路面的專用車而言。
這款產(chǎn)自上世紀70-80年代的混凝土攪拌車已經(jīng)采用了四點減振式的駕駛室結構,整個駕駛室通過懸掛系統(tǒng)和車架連接,可以把車架傳遞給駕駛室的振動沖擊盡可能地吸收掉,從而降低駕駛室的顛簸感,給駕乘人員一個舒適的環(huán)境,特別有助于專用車輛在非鋪裝道路下使用。
配合駕駛室舒適性的全方位提升,除了四點減振式的駕駛室,還在前橋上采用了復合式的多片板簧設計,提升承載力的同時,通過橡膠減振結構來進一步提升減振性能。即便是在40年前,這款專用特種車輛的駕駛舒適程度也已經(jīng)達到了一定高度。
曼恩Kurzhauber卡車當時在建筑工程類和消防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,允許總重在4.3至30噸之間,而且這些車輛有平板、自卸車等多種版本。在這些車輛中,由于工作特點需要,較大的離地間隙和離去/接近角確保了出色的越野能力,包括擋泥板在內的整個底盤結構件被上移,以提高整車的通過性。
除了6X4版本外,甚至還提供了6X6全輪驅動的版本。特別是底盤采用了通過性更好的輪邊減速橋,后橋殼被特別地做成了長方形。如今,曼恩很多的高端越野卡車的后橋還都在使用這種結構設計。
在底盤結構方面,這款車型與同時期老車的另一大不同點在于,有些老車的中橋和后橋分別有自己獨立的傳動軸,結構繁瑣復雜。而這款卡車與目前的3軸卡車結構一樣,軸間采用串聯(lián)連接,結構更加簡單,使用起來更加皮實,且易于維護和維修。
Kurzhauber誕生的年代
正是短頭卡車向平頭卡車的過渡期
如今,平頭卡車已全面登上舞臺
當經(jīng)典再現(xiàn)
仍不難感受其個性表達與出色成績
各位曼粉們
還曾見到過哪些經(jīng)典的老伙計?
- 上一篇 2023.02.26 多圖預警 | 曼恩巴“適”家族榮膺三連冠的背后(下)
- 下一篇 2023.02.20 多圖預警 | 曼恩巴“適”家族榮膺三連冠的背后(上)